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在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儿童流感样病例病原情况。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区94例儿童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InfA)、 甲型流感病毒H1N1(InfA-H1N1)、 甲型流感病毒H3N2(InfA-H3N2)、 乙型流感病毒(InfB)、 人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人腺病毒(HADV)、 人鼻病毒(HRV)、 人博卡病毒、 人偏肺病毒(HMPV)、 人冠状病毒(HCoV)和肺炎支原体(MP)、 衣原体13种病原核酸。结果 94例标本中78例(82.98%)可测出病原,其中69例(73.40%)检出1种病原,9例(9.57%)检出2种病原; 94例标本中52例(55.32%)检出流感病原,26例(27.66%)检出非流感病原。单一病原检出由多到少为InfA-H1N1 31例,InfA-H3N2 10例,RSV 9例,HMPV 7例,InfA、 HRV、 HADV各3例,InfB、 HCoV及MP各1例。9例检出2种病原的标本中,6例检出流感分别合并其他病毒(HRV、 HADV、 RSV、 HCoV、 HMPV),1例检出甲流H1N1和H3N2,2例分别检出RSV、 HRV及HCoV、 HADV。结论 非流感病原微生物引起流感样病例并不少见,多重PCR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和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血清β-防御素2(h BD2)、β-防御素3(h BD3)与维生素D(VD)的关系及其预测CAP的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AP患者,记录基线临床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 BD2和h BD3,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VD水平,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h BD2、h BD3与血清VD[25(OH) D_3]之间的相关性。入院后30 d随访,按临床结局将CAP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和无不良预后组,分析不同变量对CAP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本研究共入组395例CAP患者,386例进入最终统计学分析。血清h BD2、h BD3和25(OH) D3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22. 18 (55. 79,365. 23) pg/ml、66. 89(46. 05,110. 46) pg/ml、14. 81(10. 0,19. 81) ng/ml,VD缺乏在CAP患者中占75. 4%。(2)血清h BD2(rho=-0. 222,P 0. 001)和h BD3(rho=-0. 103,P=0. 043)水平与血清25(OH) D3水平呈弱负相关,血清h BD3与h BD2呈中度正相关(rho=0. 411,P 0. 001)。(3)40例患者预后不良,不良预后组和无不良预后组相比,两组患者在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就诊前应用抗生素、肺炎严重指数(PSI) 90、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C反应蛋白(CRP) 8 mg/L、血沉(ESR) 20 mm/h、D-二聚体(D-dimer)、白蛋白(Alb)、动脉血氧分压(PaO_2)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h BD2、h BD3和25(OH) 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 55、0. 21、0. 72。(4)就诊前应用抗生素,以及D-dimer、Alb和PaO_2水平对是否发生不良预后有预测价值。结论在CAP患者中,血清25(OH) D3水平与h BD2和h BD3水平呈负相关。h BD2、h BD3和VD水平均不能预测CAP的预后。未早期使用抗生素、D-dimer升高、低白蛋白血症、Pa O2下降仍是CAP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肝脏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学诊断术语,可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和恶性占位性病变,由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病因种类较多,鉴别诊断困难,特别是一些少见、罕见的病种,容易被误诊。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及血液病,常累及的部位是呼吸道及消化道,肝脏受累较为少见。对于同时具有上述两大特点的病例,能够准确找到病因并给予积极治疗至关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科教研室以一例肝内病变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疗过程为线索,组织全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门诊宫颈炎患者解脲脲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进行分析,了解抗生素敏感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相关试剂盒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支原体总检出率为47.3%。解脲支原体检出率为33.10%,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3.0%,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3%。79例单纯解脲支原体株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显示:对四环素族多西环素97.5%,美满霉素97.4%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敏感性不一:克拉霉素94.9%,阿奇霉素75.9%,交沙霉素96.2%,红霉素44.3%,罗红霉素32.9%;对喹诺酮类如加替沙星89.9%较敏感,而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敏感性差;对克林霉素和甲砜霉素不敏感;3例人型支原体的抗生素敏感性为对四环素族多西环素、美满霉素100%敏感,对交沙霉素和克林霉素100%敏感,31例解脲支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的抗生素敏感性分别为:美满霉素83.9%,多西环素87.1%,交沙霉素83.9%,加替沙星35.5%,对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性低。结论宫颈炎患者中支原体检出率较高,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检出率较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阳性率高,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族中的多数抗生素敏感,治疗选择余地大。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敏感性抗生素种类少,可选择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病是医学传染病学的必修内容,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基础课之一,已经涉及医师系列、技术系列、护理系列多个层面的教学工作.随着我国对寄生虫病防治政策的重视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过去曾经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随着地区间和国际间交往的频繁,一些寄生虫病有抬头趋势,如疟疾、土源性寄生虫病等,并出现一些新的输入性寄生虫病,如罗阿丝虫病等[1].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全球土源性线虫感染流行病学状况及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加深人们对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的认识,加大人们对防治措施的重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AC)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eosinophilic meningitis or meningoencephalitis.EM),IL-5、MMP-9和PAs等通过不同机制参与非正常宿主小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EM病理生理过程,阐明其机制可为揭示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发展有效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磊  甘绍伯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171-1174,1301
随着国际交往的的日益频繁,来我国的外国人群中,以及我国赴热带地域国家归国的人群中罹患热带病者日益增多,而广大医务人员对热带病诊治还不熟悉,对引起这些疾病的媒介昆虫就更加陌生。现以疾病为序,对传播疟疾、淋巴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立夫特山谷热、西尼罗热的媒介蚊;传播盘尾丝虫病的蚋,传播罗阿丝虫病的斑虻,传播利什曼病的白蛉,传播非洲锥虫病的舌蝇、美洲锥虫病的锥蝽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口服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致急性肝损害作用. 方法 对41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接受阿苯达唑治疗后出现的急性肝损害(肝功能变化)、基础疾病及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 1)用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疗程结束后,26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范围为42.00~252.00 U/L,平均(97.66±56.66)U/L;9例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范围为41.00~131.00 U/L,平均(60.66±29.34)U/L;13例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范围为56.90~213.00 U/L,平均(99.52±46.65) U/L;碱性磷酸酶(ALP)、蛋白质及胆红素水平未见显著变化;2)阿苯达唑治疗过程中,同时加用保肝药物(甘利欣、肝泰乐)组68.42%(13/19)氨基转移酶升高,未使用保肝药物组59.09%(13/22)氨基转移酶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功异常者停用阿苯达唑后开始出现好转,出院2个月后血清氨基转移酶大多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 口服阿苯达唑可导致急性肝损害,其剂量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临床应用时注意监测肝功能,并合理使用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10.
Felty综合征     
Felty综合征是指具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粒细胞减少和脾大的三联征,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本文对Felty综合征临床特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